第4章 信心的考验(1 / 1)
第4章 信心的考验
在一次偶然的谈话中,我为《觉世》旬刊向真华法师索稿,并且说明要长篇连载,真华法师非常豪爽地答应,不久《参学琐谈》就在《觉世》旬刊上和读者见面。Www.Pinwenba.Com 品 文 吧
自《参学琐谈》连载后,我有机会先读者读到真华法师的大作,觉得他那像行云流水般的文句,非常引人入胜,不但我有如此的感觉,就是印刷厂的工人,当《觉世》旬刊排印时,他们也都喜欢阅读这篇文章,偶尔因为稿挤,他们就会问:《参学琐淡》怎么没有了?读者也都爱读《参学琐谈》,无论在通信上,或闲谈时,也都以《参学琐谈》中的内容作为资料。可以说:《觉世》旬刊因为连载真华法师的《参学琐谈》,得到广大读者的回应,所谓光大篇幅,使我高兴,更使我感激。
我每十天读一段《参学琐谈》,因为文中叙述的人和地,大都也是我所熟悉的,所以读来尤觉亲切。说实在话,我因读《参学琐谈》,曾流过感动的眼泪,也曾不自觉地哈哈大笑起来。
在《参学琐谈》中,劝父出家的经过,贫病交迫的情形,被骗从军的一幕,性悟的友爱和坐化,胡松年预知时至,哪一事不令人感动?至于真华法师率直的个性,在文中风趣很多,读者可以仔细领会,恕不赘述。
一本著作,能够赚得人们的眼泪,能够引得人们的欢笑,是非常不容易的事,而真华法师的《参学琐谈》能够写得那么动人,那么幽默风趣,不但今日佛教中少见,即和文坛上第一流作家相比,也不比他们逊色。
这以上是我主持《觉世》旬刊时连续阅读《参学琐谈》的感想,但到佛教文化服务处将《参学琐谈》发行单行本时,我有机会再从头到尾校阅一次,这一次校阅可不是先前那么轻松,正如圣严法师序中说:“心情颇为沉重”。
为什么会沉重呢?一是为真华法师不幸的家庭和他多难的身世.生起了无比的同情,一是为参学中的僧青年,原来会在佛教中遭受如许折磨,且折磨又是那么不合理,这正说明了佛教没有慈悲的黑暗面。当然,真华法师的遭遇,并不代表每一个僧青年的遭遇。如我,我数度参观过宝华山的戒期,我在毗卢寺挂过单,我在吉林寺打过水陆,我在天宁寺当过行堂,我在南京华藏寺赶过经忏,我不知道那些具有规模的丛林中,会这么折磨青年,想不到赶经忏是那么黑暗重重。我是栖霞律学院和焦山佛学院出身,我一直感谢这些常住栽培我的恩惠,万万想不到真华法师在另一方面受了那么多的苦辛。不容否认,真华法师叙述的都是事实,因为任何一个团体里,有光明的一面,也有黑暗一面,只是站在什么角度看罢了。
圣严法忧虑《参学琐谈》中这些材料若给异教徒看到了,一定以此作为攻击佛教的把柄,我倒不这么担心,我认为《参学琐谈》可以作为今日僧青年最好的教育教材。想到佛教中有断臂求法的典故,慧可大师为求达摩祖师说几句开示,甘愿砍断手臂,这并无人说是达摩祖师的残忍,佛门中反赞慧可求法的精神;儒家有“程门立雪”的美谈,游杨二生立在伊川先生的门外,雪深一尺,伊川先生还闭目瞑坐,学者并不责伊川先生的狠心,反赞游杨二生的尊师重道。所以我认为真华法师的这部将近三十万字的《参学琐谈》,可以给今日台湾僧青年阅读,让他们知道做一个出家人在外参学是多么的苦,所谓难行能行,难忍能忍,正如儒家说的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”。今日真华法师是一位佛教中学德俱优的高僧了,正因为他在参学途中遭受那么多苦难和折磨,所以才有今日的成就,正如禅林宝训中黄龙禅师说:“姁之妪之,春夏所以生育也;霜之雪之,秋冬所以成就也。”
《参学琐谈》给人最大的启示,要算信心和毅力了,真华法师无论在什么艰难困苦的处境中,他都充满了虔敬的信心,即连被逼入伍,仍保持素食;一遇机缘,仍重着僧装。行脚途中的饥渴,天宁老师的歧视,在在都是考验他的信心和他的毅力。我们的真华法师是经得起考验的,所谓“不经一番寒彻骨,哪有梅花扑鼻香?”真华法师通过了他坎坷的旅程,走上他的黎明之路了,愿佛教中正在参学的青年,以真华法师的信心和毅力,作为自己的模范,更望长老大德们以《参学琐谈》作为改进佛教人事和制度的文献,我想,这是真华法师著书的主旨,也是佛教文化服务处将《参学琐谈》发行单行本的用心了。
一九六五年九月于高雄寿山佛学院
(《参学琐谈》序)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