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章 三岔口(1 / 2)
第二日,刘寰带着家人准备一些开酒肆客栈的东西,自己就带着一些钱去刘生家里,安慰了一下刘生的家人,他们的长子是为了救自己而死的,刘睿自然要替这一家子日后的生活操心。
好在,那三百多匹战马的分成还能补偿一下,刘睿心里多少还能舒服一些。
第三日一早,刘睿就辞别的母亲,带着刘寰一家子,先是到了三岔口的北瓮城,领了三岔口东端烽火台的差事,带着一什的兄弟,就奔着烽火台而来。
三岔口,顾名思义,有三个岔路,分别通向关内,关外和榆关,通向关外的是一条峡谷,最窄的地方只能容一个人通过,但出了峡谷就是建昌,这里离营州就很近了,唐朝之前,因为这一带沿海都是沼泽,很难通过,所以这条峡谷几乎成了关外各族从榆关杀入中原的必经之路。
峡谷长十六七里,在最东端的出口附近,有一座山,不太高,只有海拔二百多米,却非常陡峭,两侧都是悬崖峭壁,其他的两侧却是和其他的山体相连,十足一个险要所在,烽火台就设在这坐山顶,从北段山下,有一个山洞,从里面斜着往东南向上面延伸一百多米,南段的出口就在半山腰,是一个山体凹出部分,狭窄的平台,在这里有软梯,烽火台的兄弟们每天就是从这里上山的。
按照唐军的规矩,驻守烽火台的一般是三个人,最多六个,而这里却布置了一个什十二个人,无他,除了看管烽火台,还要每天派人出谷口,刺探辽西营州那里的事情,如今,营州已经是契丹和奚人的天下,这几个人出去,危险的很,其实也很难弄到有价值的消息。
刘睿既然接手了这个烽火台,就有自己的打算。
大唐一样的封锁塞外各族,很多重要的东西,比如铁骑盐巴茶叶等,都严格禁止和塞外各族交易,但这种禁止就从来不可能真正的禁止的了,如今大唐没落,这塞内外的交易就越活跃起来,榆关也成了一条重要的商路。
榆关守军自然也不会轻易放过嘴边的肥肉,所谓雁过拔毛,出入榆关都会被搜刮的很惨,所以,很多人就走三岔口,这里虽然行路艰难,好在能多少躲过榆关关卡这一关。
自然,北瓮城那里也一样会眼红这些商队的,好在,掌控北瓮城的是戌兵营,戌兵营几乎韩家的私兵,而那韩家正是出入榆关和关外各族交易最大的商户。
所以,这里就成了更多商队出入榆关的必然选择。
那些商队无不有着很深的背景,没有背景的商队是很难存活的,这些商队和关外各族甚至幽州关系匪浅,要想尽快知道塞外各族和幽州的事情这些商队是最好的消息来源。
出了谷口就是辽西,辽西动荡,随时都会有变故,这些人老远山西的带着货物到了这里,要是碰巧遇上,就为难了,回去不甘心,这多货物来回何腾势必费用不小。更何况,刘睿弄出的一些菜肴,绝对的美味,绝不是这年代能有的东西,自然,也迅速的吸引了来往商队的胃口。
要知道,唐朝还没有炒菜,这里绝对独一份!
刘睿利用那个山洞和路旁建一个小客栈酒肆的想法,一来可以给兄弟们解决一些福利,而来更是方便达到更多的消息,省着兄弟们去冒险,也能尽快把我幽州卢龙军的局势。
山里石头木头有的是,十几个兄弟加上刘寰一家人,忙活了几天,就把路边的酒肆和北侧山洞里面的客栈建立了起来,也简单的很,路旁压了几间房,山洞里依着地势砌了几十个小房间,还有几个仓库,房间是留给来往这里的商队住的,存放就是存放他们的货物,一旦谷外有事情,这样他们就可以暂时等在这里,更可以把货物暂时寄放。
这里可没有榆关关卡那般搜刮,雁过拔毛的,加上客栈酒肆提供的方便,最关键的是,刘睿这里弄出的菜肴绝对的不同凡响,一下子就勾住了商队的胃口,没有半个月,这个酒肆客栈就意料之中的火爆了起来。
来来往往的商队,感于酒肆客栈提供的便利,又省却了搜刮的烦恼,也对这里意外的大方,都会留下一些礼物,加上酒肆客栈得到的利益,却也有了不小的进项,众人本来失落的情绪竟然意外的多了几多欣喜。
自然,得到的消息也越的充实起来了,关外,大觉氏一族得到了渤海国和东奚王的庇护,那佛何黎虽然懊恼,暂时也没有了法子,随着入冬第一场雪的到来,也都各自消停了起来至少表面上是这样。
↑返回顶部↑